PHP 网站缓存基础解析–包括 disk cache 和 memory cache

Share

在本文中,我们将解释浏览器如何使用其缓存(包括 memory cache vs disk cache)更快地加载页面,哪些因素决定缓存持续时间,以及我们如何在必要时绕过缓存。为什么缓存很重要?这个我就不多说了,大家可以去搜下,看看我写的其他缓存类的文章即可!浏览器缓存的工作原理就是–用户从未访问过到再次访问你的网站的过程中,浏览器将从Web服务器检索HTML页面,然后查询其静态资源(JavaScript,CSS,图像)的缓存。

 

浏览器到底到底是怎么知道在缓存什么呢?目前主流的浏览器缓存分为两类–强缓存和协商缓存

 

一、协商缓存

 

浏览器检查Web服务器生成的HTTP响应的标头,一般用于缓存的标题有四个:

 

ETag
Cache-Control
Expires
Last-Modified

 

一、ETag

 

ETag是作为一个缓存验证令牌的字符串,这通常是文件内容的hash值。服务器可以在其响应中包括ETag,然后浏览器可以在请求中使用它(在文件过期之后),以便确定缓存是否包含过时的副本。如果hash相同,则资源未更改,服务器就以304状态码(未修改)来响应空主体,也就是说浏览器知道使用缓存副本仍然是可行的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ETag仅在文件从缓存过期时用于请求。

 

 

二、Cache-Control

 

所述Cache-Control头部具有一个数目,我们可以设置它的 Cache Behavior,Expiration 和 Validation,当然这些也可以组合在一起。

 

Cache Behavior如下:

1、Cache-Control: public

public表示资源可以被浏览器,CDN等缓存

2、Cache-Control: private

private表示资源只能由浏览器缓存

3、Cache-Control: no-store

这就告诉浏览器始终从服务器请求资源

4、Cache-Control: no-cache

 

 

这告诉浏览器缓存文件但不使用它,直到它检查服务器以验证我们有最新版本,主要使用ETag标头完成此验证。它通常与HTML文件一起使用,因为浏览器始终需要检查最新标记是有可用的。

 

三、Expires

 

1、Cache-Control: max-age=60

这指定了资源应该被缓存的时间长度(以秒为单位),也就是说它应该被缓存1分钟,建议最大值不应超过1年(max-age = 31536000)。

Cache-Control:s-max-age = 60

这仅适用于像CDN这样的中间缓存。

2、Validation (验证)

Cache-Control: must-revalidate

这表示必须在使用之前验证老旧的资源状态再缓存它,并且不应使用过期资源。

3、Expires(过期)

该过期头部信息是 HTTP 1.0,现在仍然在许多网站使用。此标头字段提供过期日期,在该日期之后就被视为无效了。

比如:Expires: Wed, 25 Jul 2018 21:00:00 GMT,如果Cache-Control中有max-age指令,浏览器将忽略此字段。

 

四、Last-Modified

 

这个标头也来自HTTP 1.0,比如:

Last-Modified: Mon, 12 Dec 2016 14:45:00 GMT

此字段说明上次修改资源的日期和时间。

 

HTTP缓存响应如下:

Accept-Ranges: bytes
Cache-Control: max-age=3600
Connection: Keep-Alive
Content-Length: 4361
Content-Type: image/png
Date: Tue, 25 Jul 2017 17:26:16 GMT
ETag: "1109-554221c5c8540"
Expires: Tue, 25 Jul 2017 18:26:16 GMT
Keep-Alive: timeout=5, max=93
Last-Modified: Wed, 12 Jul 2017 17:26:05 GMT

 

信息解读:

服务器使用的是: Apache
第2行告诉我们max-age是1小时
第5行告诉我们这是一张PNG图片
第7行向我们表达了ETag值,该值将在1小时标记后用于验证,以验证资源是否未更改
第8行是Expires标题,因为设置了max-age,它将被忽略
第10行是Last-Modified标题,显示上次修改图片的时间

 

缓存的会出现的问题

通过以上,我们已经知道浏览器缓存是非常棒的,我们应该多多利用它。但我们也希望用户在进行更新时能够看到我们页面的最新版本,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每次访问我们的网站都得刷新,那不累死了,这类问题也是开发人员和用户经常遇到的。比如用户可能在浏览器中缓存了一些旧的 JavaScript,导致表单重置,而不是在点击“登录”按钮时提交。

 

假设我们在名为app.min.js的JavaScript文件中修复了一个 bug,并更新推送到我们的网站。

比如HTML看起来像:

<script src=”assets/js/app.min.js”>

假如我们的Web服务器将JavaScript文件的max-age设置为1周(604,800秒)则:

Cache-Control: private, max-age=604800

 

更新后,一些用户反映他们仍然有问题bug。怎么回事呢?原来是第一个用户在2周前访问了该网站,并有一个缓存app.min.js的缓存副本。由于副本早于max-age,浏览器从服务器检索文件,并获得最新的版本。另一个用户在2天前就访问了该网站,并且还有一个缓存app.min.js的缓存副本,这个副本比 max-age 更新,所以他的浏览器仍然很可以使用缓存副本。具体怎么解决,大家可以在我博客搜下相关文章查看!

 

 

二、强缓存:

 

disk cache(磁盘缓存) 和 memory cache(内存缓存)的区别?

 

它们也属于强缓存的一种,现在浏览器缓存存储图像和网页等(主要在磁盘上),而你的操作系统缓存文件可能大部分在内存缓存中。使用这两个缓存功能,是因为它比从远程的 web 服务器获取这些资源的方式更近、更快。Cpu 本身是有”缓存线”的,它是程序最近使用的内存(RAM)部分的副本。这样,如果一个程序在一个循环中运行(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) ,它也就不必为每个指令或数据块进入 RAM 了。这个缓存比 RAM 快得多,但是它非常小,因为超快的内存毕竟昂贵。

 

 

PHP 网站缓存基础解析--包括 disk cache 和 memory cache

 

 

强缓存作为性能优化中缓存方面最有效的手段,能够极大的提升性能。由于强缓存不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,对服务端的压力也是大大减小。对于不太经常变更的资源,可以设置一个超长时间的缓存时间,比如一年。浏览器在首次加载后,都会从缓存中读取。但是由于不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,那么如果资源有更改的时候,怎么让浏览器知道呢?现在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加一个?v=xxx的后缀,在更新静态资源版本的时候,更新这个v的值,这样相当于向服务端发起一个新的请求,从而达到更新静态资源的目的。

 

至于区别主要在于提取速度上,memory cache 要比 disk cache 快的多,怎么使用要看前端技术人员结合自己网站来选择了,两个都是很不错的缓存方式!举个例子:从远程 web 服务器直接提取访问文件可能需要500毫秒(半秒),那么磁盘访问可能需要10-20毫秒,而内存访问只需要100纳秒,更高级的还有 L1缓存访问(最快和最小的 CPU 缓存)只需要0.5纳秒。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 本网站的所有文字、图片资料,【未注明转载的】均由作者亲自整理创作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人同意和授权不得复制、转载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/发表,请尊重我的劳动成果,侵权必究,谢谢。